发布日期:2025-05-12 22:43    点击次数:77

最可靠的股票配资 打造全球微纳光学领域“广州号”

为全球客户提供一流的微纳光学产品和服务最可靠的股票配资,这是广纳四维(广东)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纳四维”)的光荣使命。这家成立尚不到4年,由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孵化而出的创新型企业,正站在世界科技变革和产业创新历史性交汇的最前沿,聚焦AR(增强现实)和AI(人工智能)跨界融合赛道,专注于全球领先的AR衍射波导纳米光学器件的全链条研发智造。“我坚信AR眼镜将是人类最后的一块屏幕”,在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广纳四维创始人李晓军博士看来,纳米科技创新及应用正逢其时、大有可为。

自研突破:全链条布局核心技术

走进李晓军的办公室,笔者被茶台上的一副黑框眼镜吸引住了。这可不是一副普通的眼镜,一戴上它,从日常出行的交通导航,到跨越国界的实时翻译,从个性化的信息提示服务,到沉浸式的影音娱乐体验,皆可生动鲜活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戴上这副眼镜就可以看上一部自己喜欢看的电影。”李晓军笑着说,这个奥妙就在附着于镜片的厘米见方的特制纳米波导光芯片上。纳米波导光芯片广泛应用于AR设备,且是其关键组件,负责将虚拟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来,即把图像或视频投影到用户的视野中去。

“纳米波导光芯片的设计直接影响到AR产品的形态和显示效果,通过高精度纳米晶圆级光学元件与紧凑结构设计以及尖端的纳米加工技术,提升近眼显示的清晰度和对比度,扩大视场角,并减少畸变和眩晕,为用户带来沉浸度和舒适度更好的体验。”李晓军说。

知易行难,虽然广纳四维成立尚不到4年,但李晓军及其核心成员深耕纳米材料研发与加工技术这一领域已逾20年。广纳四维正式成立后,团队加快了纳米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主要专注于衍射光学元器件设计加工和纳米材料的研发生产,并逐步攻克微纳子光学领域的核心技术难题,实现了“走出实验室”到“跃上产品线”的重大突破。

通过自主研发构建起全链条的核心技术,是广纳四维团队最引以为傲的突破。目前,公司以自主研发光学设计软件为核心,掌握了衍射光学元器件批量生产的核心技术,具备了从设计、材料到纳米加工工艺、器件封测的全流程研发生产能力,相关产品融合人工智能和空间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应急、教育等领域。

平台助力:快速跨过创新“死亡之谷”

谈到广纳四维的创新发展突破,不得不提到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这一纳米产业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正是依托于这一国家纳米智造产业创新中心的孵化和助力,广纳四维做到了起跑就冲刺,开局就决战。

5年前,时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赵宇亮院士在广州黄埔发起成立广纳院,旨在加速推进中国纳米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让创新链和产业链“相知又相守”。5年过去,广纳院打出搭平台、强攻坚、育企业、兴产业、引人才、优生态这一套“组合拳”,一举跃升为广东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挑起了支撑广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大梁。

李晓军是广纳院最早一批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坦言,离京南下,是他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抉择。“我们通常把科技创新链分为9级,1—3级是基础科学研究,4—6级是成果转移转化,7—9级是企业研发的产品和商品。谁都知道4—6级是‘死亡之谷’,但我有信心和决心攀援而上。”谈到赵宇亮院士当时对自己的鼓励和肯定,李晓军颇为激动。

当年在京东方参建中国第一条LCD生产线的经历,亦是李晓军下决心南下加入广纳院的源头初心之一。“当时中国的半导体产业还很落后,很多技术都需要从国外引进。但在‘卡脖子’技术面前我们没有退,顶住压力持续创新,最终取得了突破。”而此后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持续学习和创新工作,又激起了李晓军在新领域突破的雄心。

依托广纳院,李晓军组建起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国际化的纳米光学项目组,快速建成了衍射波导显示器件的小试线和中试线,实现了批量生产,同时,团队得以广泛接触优质的投资和产业资源,进一步催化了核心技术市场化。2021年底,广纳四维正式成立,驶上了发展快车道,正是广纳院将其最优质的技术及人才团队裂变孵化成为企业,并坚持将孵化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落地重要形式的有力见证。

广州引力:营商环境成就创新沃土

在广纳四维的产品创新展示中心,一款紧贴实战需求、外表设计酷炫的智能消防头盔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头盔中集成了广纳四维用于近眼显示的光波导显示器,消防员在浓烟滚滚的火场展开扑救就有了“火眼金睛”。此外,该产品还具备以人眼视角进行直播录像、多种通信、实时定位、生命检测等多种功能,让业界人士耳目一新。

据介绍,智能消防头盔和智能可穿戴眼镜均由广纳四维和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战略合作企业共同开发而成。作为湾区核心城市,广州拥有通达湾区各个城市的快速立体交通网络,这为广纳四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新的应用场景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

“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条非常完备,当时我们在北京做研发时,因为百分之七八十的产业供应链都在湾区,坦率地讲研发进度容易受到影响,两地沟通成本很高,做一个小样或者模具的话,往往需要两至三周的时间,但在黄埔三五天内就可以搞定。”李晓军说。

让广纳四维感受到不仅仅是市场的效率,更有政府的作为。黄埔区科技局和工信局是李晓军打交道比较多的职能部门,引导资金扶持,落实人才政策,对接合作资源,“他们办事快速、敢作敢为”。

当区级服务精耕细作时,市级平台同步架起桥梁。自2024年9月起,广州市工信部门创新打造中小企业圆桌会政企沟通平台,聚焦人工智能、化妆品、生物医药、智能装备、集成电路、智能眼镜等产业,面对面听取中小企业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稳定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在不久前举行的智能眼镜圆桌会上,广纳四维作为新锐创新企业参与其中,对接上了一批优质的上下游配套企业。

“现在的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向大家推介广州一流的营商和创业环境,‘广州引力’名不虚传。”李晓军对广州开放、务实、包容的城市文化氛围赞叹不已。刚来广州时,他经常抽空去广州的各大博物馆、展览馆及城市规划展览中心逛一逛,“广州是中国历史悠久且从未关闭过的通商口岸,商业的基因、开放的特质很强大。”前不久,他们团队又迎来一位自欧洲归国、全球一流的技术合伙人。

业广帷勤,海纳百川最可靠的股票配资,广纳四维正全速行进在创新大道上。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股票配资门户_股票配资开户_正规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建站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